CGFT 导师访谈录| 杨子江:探寻技术底层逻辑,培育跨界成长的金融变革者(上)

高金金融研究院 2022-08-16 2545

在金融业全面变革转型、积极拥抱数字化时代前沿科技的当下,行业及市场对金融科技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已经写就时代的“问卷”,而由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推出的“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则是对于这一问卷的有力回答。

整合金融、科技与法律的跨界思维、具有高度实战性的应用视角、覆盖从入门到成为金融科技师的高效学习之旅,这些都令CGFT认证项目收获了卓越口碑。而CGFT认证项目的师资团队更是星光熠熠:除了获得国内外顶尖院校终身教职的顶尖学者外,在业界导师之中也不但有数十位国际人工智能大赛冠军获得者、软件架构鼻祖及多位技术与业务结合的CEO;更有IEEE国际软件测试大会主席、上交所前总工程师以及孙冶方经济奖获得者等业界顶尖学者……

他们的深厚学养与丰富经验成为CGFT认证项目的价值之源。而本期我们将走近项目师资天团的领军者之一杨子江教授,感受这位技术大牛的跨界升级征途、以及投身金融教育领域的热忱与初心。

杨子江    探寻技术底层逻辑,培育跨界成长的金融变革者

近年来,随着上海、深圳等国内主要金融城市大力提升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的诞生正逢其时。对此,CGFT认证项目二级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和算法》和三级课程《信息安全导论》的授课导师杨子江教授认为,CGFT认证项目已经站在了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风口”,对金融行业乃至传统行业的转型均会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一名至今已发表百余篇论文、曾获得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及ACM TODAES最佳期刊论文奖,并拥有十项美国专利的知名学者,杨子江教授用技术的“语言”在密西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等中、西方知名高校的讲台上讲述了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如今他为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的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再一次执着地探寻知识迭代的本源,并致力于将多年的学术积累转化为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的强大力量。SAIFR

从零开始探索,发掘“金融+科技”的更大价值

杨子江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又在赖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先后完成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亚克的诞生地,在工程学院求学期间,杨子江也有幸与“埃尼亚克”做了几年的“楼友”。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博士毕业后,杨子江随即便进入大学任教,这也是拥有学术理想的学者们选择最多的一条职业路径。然而,由于计算机本身属于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在一定阶段内已很难再达成理论上的突破。而这也促使杨子江不断去思考一个问题:在已经到来的数字化时代,该怎样将学术理论转化为生产力,并更好地服务社会?

“经过思考,我在2019年回国创办了深信科创信息技术公司,主要聚焦于为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提供技术和安全解决方案。”“学界+业界”的双重视角令杨子江教授对于金融与工程学科、以及“学科交叉”背后的制度、经济、文化等顶层设计有着深刻洞见;而当他成为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课程设计团队的一份子后,这种洞见也随之转化为对知识更加流畅的叙事与表达。

“金融科技”这一学科从表层上看,很容易被简单解读为“金融”与“科技”的组合,而忽略了其在重塑金融行业的进程中即将和正在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在杨子江教授看来,金融科技最初的角色是金融服务业的“颠覆者”,但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结构的转变,两者之间开始产生了新型伙伴关系。

回到金融科技本身,杨子江教授对“技术正在吞噬金融”这一说法一直持保留意见。他强调

““金融”在学科的知识体系需要占据一个相对更大的比重;而“科技”在其中则应像水流一样,旨在用技术的力量去推动每一个金融决策和行为更加顺畅、高效地落地。

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的课程在“金融方法论”、“技术驱动”和“法律伦理”的体系下,构建出了整体的知识谱系。在目前国内尚缺乏学科相关学术框架这一客观背景下,项目的课程设计团队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兼顾到课程的‘合理’、‘合适’、‘合情’;可以说老师们完全是一点点摸索着走过来的。”杨子江教授感慨道。

在“基础”课程设计中,融入学科交叉的前瞻性

杨子江教授在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二级课程中担任《程序设计语言和算法》的授课老师,这是一门非常基础化、且同项目所有与技术相关的学科都能够产生紧密链接的课程,堪称项目整体的技术“地基”。对于这一点,杨子江也谈到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帮助学员重塑计算知识架构、并全面提升向计算机表达‘需求’的能力。建议大家对这门课程的认知不要被局限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单一点上,因为在新兴的金融科技语境中,“能力”远比“方法”更加重要。

对课程的“基础”属性定位并不意味着对学术深度的背离。在课程涉及的函数式语言中,诞生于1950年的LISP被杨子江视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此他着重提到了“LISP背后的逻辑是数学而不是机器。”他认为LISP及整个方程的language在国内课程体系中都是“缺失”的,所以即便拥有计算机背景的学员,也很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这门语言。

作为一名曾担任2018年国际可靠性软件工程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2019年IEEE国际软件测试及验证大会主席及中国开放原子基金会顾问的资深学者,杨子江教授眼中的CGFT认证项目二级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和算法》更像是一把开启“学科交叉”的钥匙。

“ 简而言之,当掌握了这门课程并再一次进入到一个‘颠覆式’的时代场景中时,你会有机会成为一个领导者,而不是只做一个追随者。”

如果将CGFT认证项目视为一座学术的金字塔,那么底座学科的“面积”无疑会对整座塔的高度起到重要作用。讲台之上的杨子江教授对课程的解读是“厚重”且前瞻的,他乐于运用最基础的底层逻辑为项目的顶层建筑奠定起牢固的基石,并在学科之间架设起一座座通向产业互联网蓝海的桥梁。